区域地理之常识
地理课程标准研读之六
青龙 张万义
地理课程标准中“课程目标”的“知识与技能”第二条要求,了解家乡、中国、世界的地理面貌,了解家乡与祖国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。为了更好地了解“地理面貌”与“地理联系”,需要认真学习一下一些基础知识:
1.地理术语
地理术语即地理学的一些专业名词,如地形中的山脉、高原、丘陵、盆地、平原等,气候中的降水、气温、季风、温度带、干湿地区等,水文中的流域、河流、湖泊、汛期、流量、含沙量等,资源中的森林、耕地、草地、矿产等,人文地理中的人口、民族、聚落、工业区、绿洲农业等。地理术语是地理知识的“基石”,是学好区域地理的重要前提,也是地理素养的表现。
2.地理名称
地理名称即地名,在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地理实体的标记和符号,具有空间性明显、数量较大的特点。地名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知识基础,几乎所有的区域地理知识都和地名仅仅地联系在一起。地名只有和地理术语结合起来,才能体现特定区域的地理事物的“特殊性”,才能凸显地理区域地理的魅力,如新疆的绿洲农业、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、环渤海工业带、美国的农业带等。
3.地理分布
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表的位置。主要包括经纬度分布、海陆分布、山地的坡向分布,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。地理分布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占较大比重,尤其是区域地理尤为重要。充分利用地图,探寻地理事物的分布事实,从中归纳分布规律及成因,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。
4.地理景观
地理景观是指反映地理事物外在景色或面貌的知识。包括自然景观,如湿地、荒漠、针叶林景观等,人文景观,如港口、牧场、都市景观等。地理景观知识的学习,有助于形成地理表象与理解区域地理特征。学习这部分知识,可对自己所见所闻的地理事物进行观察,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、影视、录像、幻灯片等加深感性认识。
5.地理演变
地理演变是指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知识。如昼夜交替、四季变化、海陆变迁、人口迁移、城市化进程等,还有人们难以察觉的演变,如地壳升降、板块漂移、气候变迁等,有迅速演变的,如火山喷发、地震、海啸、城市扩大、交通线路的改变与延伸等。学习这部分知识要与地理景观结合,按时空发展序列,分步骤、分阶段掌握。
6.地理数据
地理数据是反映地理事物特征和变化率的量化知识。例如,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、人口密度、人口自然增长率、气温随海拔上升的直减率等。学习地理数据知识,要充分利用地理数据图表,将数据具体化、形象化。通过地理数据的阅读,准确地把握一个区域的水热状况、地势高低、人口分布、工农业布局等,做到“心中有数”,通览概貌。
评论